图:周卓辉的研究团队成功研发透过光催化技术,将塑胶废料降解成二氧化碳和有机燃料\本报记者黄颖雅摄
【大公报讯】记者黄颖雅报道:三个策略性堆填区即将饱和,的垃圾废物处理问题日益严重,当中废胶佔固体废物五分之一,而塑胶又具有不易分解的特性,加上塑胶内含有毒和致癌性更是不容忽视。教育学院科学与学系副教授与城大学者合作,去年开始展开对塑胶降解技术的研究,并成功研发透过光催化技术,将塑胶废料降解成二氧化碳和有机燃料。
科学与学系副教授周卓辉早年获裘槎基金会颁发80至100万元研究基金远赴法国,与斯特拉斯堡大学合作从事磁力共振医学研究,并跟从“超”之父、1987年诺贝尔得主Jean Marie Lehn教授学习催化和传感技术。周卓辉称,塑胶一般难降解,新技术则只须加入催化剂和阳光,就可在十分钟内达到降解目的,比传统需时一至两个小时的传统热解快捷很多,无需像传统的热解技术需要较高的温度及压力(起码摄氏350度高温),大幅节省电能成本达九成以上。
周卓辉说,透过光催化技术降解后的塑胶会变成二氧化碳或有机气油,降解后的水会变回无色、无毒和无味普通用水,不会污染。研究又发现,加入催化剂后的塑胶,在室温或阳光下,塑胶反而变回有机燃料。
研究团队去年尝试加入趋化剂,利用实验室的太阳灯测试,是否可以加快降解速度,将塑胶变成有机燃料或气体。研究团队选取七种塑胶物料作研究,结果发现,包括含PP、PE、PP一类塑胶物质的手挽胶袋、磨沙樽、发泡胶盒、饮料吸管,以及含PVC一类工业用塑料都能在十分钟内完成降解。团队亦正为含PET物料的塑料,以及未能区分的混合胶试行降解测试,周卓辉有信心实验会成功。如果研究成功,会否将此项技术申请专利?周卓辉认为,申请专利赚回来的钱,可用作下个项目的研究经费,但不申请专利的话,则可将此项技术普及化,对有莫大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