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柱县瓮洞小学是“黔东第一关”瓮洞镇的一所中心小学,也许是的格外宠爱,静静的清水江把她轻轻地揽在怀里,犹如怀抱着一颗心爱的明珠。
沿着第一关古道一往上爬,经过一道设计新颖的大门走进校园,让记者感到不一样的赏心悦目,葱郁的花草含蕴吐翠,仿佛浸漫在流动的绿茵之中,无形中体味到一股浓浓的和谐气氛。
大家都说:“这所陈年老校如今变成花园式校园,多亏了杨钟校长呀!”
学生说:大爱写在他背上
杨钟,40岁出头,在家乡,他是一个出了名的大孝子。
1997年,自从杨钟干上教师这一行后,这一切似乎都变了。父亲患病住院,他没有好好地照顾过一天。岳母没有儿子,杨钟是唯一的女婿,可是岳母上山干农活,不幸摔成重伤,他将岳母背到镇卫生院后,却需请人进行护理……
然而,学生胡廷海周末上山采摘油茶苞时,不小心从树上掉下来摔伤,为了不让他耽误课程,杨钟每天背着他往返10余里山到学校上课,一背就是一个多星期。
五年级学生胡小勇,父母均在白市镇辣子坪淘金,一个月也难得回家一次。不久前,小勇身患急病,因无法联系到父母,只好联系校长杨钟。
接到电话,杨钟未等把晚饭吃饱,将饭碗一放,就往小勇家赶。小勇家住清水江对岸的尖山村,与学校隔江相望,由于天色已晚,只见渡船就在对岸,可是没有渡船人。杨钟只好选一处江水平静、江面较窄的地方,脱下衣裤用胶袋装好,游水渡江。
推门走进小勇家,只见他脸色苍白,一个人瘫坐在沙发上。杨钟感到病情的严重性,背着小勇一边叫来渡船人,一边往寨子外跑,将小勇送到镇卫生院,并掏钱为他办理了住院手续。接诊的医生说:“娃娃患的是急性肺炎,幸好送来及时,否则我们这里已无法救治,得去大医院才行。”
在瓮洞小学,与家长、师生们座谈,听他们讲述杨钟关爱师生的事迹,记者和在场的人无不流下的泪水。
对于大孝子难尽孝道的杨钟,记者不知作何评论,一位学生却在作文中写到:为了守望我们的成才梦,他没能照顾好自己的家人,却给予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在他宽阔的脊背上,让我们读懂了大写的“爱”。
家长说:修在他肩上
春去冬来,雨雪常在。那条连着山村和学校曲折而陡峻的山道,始终牵系着家长和老师们的心。每天清晨,小道上总能看到杨钟带着一帮小孩登向山顶的学校。傍晚,又见他领着那帮孩子小心翼翼地下山。
瓮洞小学三面环山,站在校门外放眼望去,滔滔清江水自西山流来,又从山脚下往东流走。
山道不挡去,杨钟却选择了坚守。为解决山村孩子上学行难问题,他带领老师们利用节假日,扛起锄头、铁锹硬是修通了一条马车。
因为山陡峻,一到夏季,在一场场大暴雨的冲刷下,刚的山又全是沟沟、坑坑。年复一年,老师们对这条反反复复地修了坏,坏了又修,重复的次数多了,部分老师开始有了怨言。后来,杨钟便一个人扛着锄头,撮箕继续修,每天放学后,无论刮风下雨,在山道上都能见到他弓身劳动的身影。
杨钟修建上学的行动,了周边的村民,村民们一个跟一个纷纷加入到修队伍中来。
杨钟双脚痛风多年,走尚且感到疼痛难当,但他却表现出若无其事的样子,始终与村民、老师们一起,从山脚下的清水江边,一块一块地将几十斤重的石头扛上山砌基,对道进行彻底。修成了,杨钟脚趾肿得像大葱般大,令人看了都辛酸,最终因严重痛风住进了医院。
家长们都说,现在娃娃上学的不再难走,如果没有杨老师磨出老茧的肩膀,就“扛”不出这样的来。
老师说:学校办在他心上
前不久,杨钟因严重胃出血,医生他至少休息六个月,然而,他休息不到六天,便回到学校一边吃药一边上课。
老师说:“他呀,哪怕将吊瓶挂在黑板一角也要上课。”
杨钟告诉记者:“自己耽误1分钟,对于全班60位学生来说就是1个小时,耽误不起呀。”
杨钟担任校长是从2006年开始的,为了改善办学条件和组织教职工外出学习调研,他想尽一切办法请求社会援助,先后获得胡洪文等本地在外企业家、商业人士捐资44万余元。学校因此得以改建学生寝室、购建学生床、兴建舞蹈室、配备多功能教室等,办学条件一年比一年好转。
杨钟自己家庭并不富裕,上有七旬的父母和岳母与他同吃住,下有上中学的孩子。近年来,他个人捐资办学、支助贫困学生和帮扶困难家庭,累计资金达5万元。
学生胡芸缤,因父亲早逝,母亲又是位病人,她刚上学不久,便不得不选择。杨钟得知这一消息后,马上给她解决学习、生活上的困难,并给予她家人生活上的照顾,让胡芸缤重新回到学校学习。
杨钟像这样每年资助着15名贫困学生,给予年人均400元的帮助。另外,每月出资150元资助一名特困初中生,每月出资400元支助一名贫困大学生。
用自己的钱,杨钟十,但用公家的钱,他却精打细算。
改建学生食堂时,为节省经费,他组织师生利用课余时间,采取人工搬砖、砂石等,仅运费一项,就节约2万元。
在工作中,杨钟没有家和校的界限,更没有白天和夜晚的区分。在他和老师们努力下,学校的教学质量、整体成绩均保持在全县上等水平,仅去年就排名全县第4名。
老师们说,这样专注于办学的校长真是不可思议,他的心似乎跟学校已融合于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