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聪塑料网讯:9月23日消息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厅固体废物与化学品处副处长黄勇在网上看到一个帖子:中秋过后,南宁邕江边变成了“垃圾场”,遍地都是塑料袋,环卫工加班加点,清理出上百吨垃圾。
“提高全民环保意识刻不容缓!”9月16日至18日,特邀参加自治区政协“加大白色污染防治力度”委员视察团,赴桂林视察的黄勇呼吁。
桂林南城百货超市的收银台旁,挂着印有“为节约资源,请多次使用”宣传语的可降解塑料袋,大的4角钱,小的2角钱。
桂林微笑堂商厦在百货区使用纸质袋,一律不用塑料袋,在超市区则使用环保袋,顾客确实对塑料袋有需求的,有偿使用可降解塑料袋。商厦副总经理王海燕透露,“限塑令”实施以来,该商场使用塑料袋顾客的比例大幅下降,目前约有30%的顾客在使用塑料袋。
陈天广和杨祝艳是桂林市深能环保公司山口垃圾发电厂的垃圾吊车司机,他们每天的工作是操控垃圾吊车的机械手,抓取垃圾送入焚烧炉中,进行焚烧发电。垃圾吊车下方的垃圾储存间内,五颜六色的垃圾堆积如山,机械手上下移动,每次能抓取11吨垃圾。
垃圾吊车操作台外面的过道上,着印有“地球在生病,世界在,人类在行动”“为,为将来,为生活更加美好”等的。因为工作原因,陈天广和杨祝艳较于更能体会垃圾围城的严峻现实。“能不用塑料袋尽量不用。”
桂林市深能环保公司总经理王洋告诉记者,目前桂林市每天约有1500吨生活垃圾进厂进行焚烧处理,这还仅仅是桂林市6区4县的生活垃圾量,而整个桂林有6区11县。
从垃圾发电厂视察出来后,市鼎业(南宁)律师事务所主任史英心生感慨:不管是否可降解,进了垃圾焚烧处理厂,塑料袋的命运都一样……结合限塑10多年后,白色污染现象非但没减轻,反而愈演愈烈的现实,她认为“前期的回收利用很重要。”
围绕白色污染问题,南宁市总工会副刘东方委员此前曾在国内某知名快递公司广西分公司做过调研,得到这样一组数据:2018年,全国快递量突破500亿件;某快递公司每年在广西消耗90万个塑料袋,60万个透明胶带。
这组数据让刘东方的心情变得沉重,她提出:“推动引导包装绿色化、减量化、循环利用,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建立励机制和白色污染防治基金。”
面对扑面而来的白色污染,从事了30多年生态工作的自治区生态厅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曾广庆委员,心情既着急又无奈。他:“摸底数、立规矩、抓生产、管流通、强宣传、攻技术,建立白色污染防治机制,形成合力,使白色污染变成绿色发展。”
“从个人做起,从单位做起,从现在做起,减少使用塑料袋。”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党委田祖为委员表示,他们单位以前用塑料袋育苗,现在已改用无纺布。
桂林市明翠新都小区的垃圾分类宣传栏内,“你小小的一个举动,有可能改变世界”的宣传语虽然很醒目,但负责该小区垃圾分类收集的桂林众力创能环保服务公司董事长莫黔念却忧心忡忡,她告诉视察团委员:因为市民环保意识淡薄、资金紧缺等多方原因,垃圾分类工作开展得并不顺利。“想在小区多建几个垃圾分类收集点都不容易。”
自治区煤矿安全监察局局长田洪委员认为,白色污染涉及千家万户,不能只依靠个人或某个企业去做,要立法规范塑料袋的销售和使用。要建立长效机制,设立专项资金,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早日生产出物美价廉的替代品。
“要加强顶层设计,从源头做起,把限塑令与垃圾分类一体化管理。”广西师范大学应用化学研究所所长曾明华委员提出。
“要突出问题导向,压实责任,齐抓共管,久久为功,一张蓝图绘到底。”自治区自然资源厅总工程师钟德超委员说。
“白色污染防治工作要从娃娃抓起,对小朋友从认字开始进行教育。”桂林和记低碳农业科技公司董事长李学麒委员。
“我小时候穿过草鞋,后来穿布鞋,再后来穿上塑料鞋……上高中时曾拎过木桶去上学,后来才有了塑料桶……塑料已经渗透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但也带来了危害,如今,农村每条河流的两岸都是彩旗飘飘……”贺州市政协副何贞树委员深情回顾与塑料之间的特殊感情的同时,也指出了塑料给带来的危害,提出“要兴利除弊,积极回收,循环利用。”
造成当下白色污染日益严重的局面,何贞树认为2007年发布实施的“限塑令”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特别是塑料袋有偿使用制度,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政策也要与时俱进。”
“治理白色污染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切实改善城乡的长期性民生工程,要全面落实中央相关部署和要求,强化源头防控,扩大治理范围,加强科学统筹,健全法律法规,强化监督管理,强化政策支撑,加大资金投入,抓好宣传教育,进一步加大白色污染防治力度,建设绿色家园。”自治区政协副刘慕仁指出。村欲情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