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本报关于融安县3家一次性筷子加工厂在生产过程违规使用添加剂的报道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该报道也引起融安县党委高度重视,他们迅速组织工商、食品药品监督、质监、等12个部门对涉嫌违规使用添加剂的厂家进行了查处,暂扣工业硫磺、焦亚硫酸钠等一批违规添加剂,暂扣近300件成品或半成品一次性筷子,并责令加工点停业整顿。
“我们不护短,发现问题,该整改的整改,该停业的停业,绝不姑息。”昨日下午,融安县刘副县长在办公会议上,面对工商、质监等12个部门负责人,表示凡是出现食品安全问题的企业,没有商量的余地,必须一查到底。
刘副县长还表示,我们重视今报的监督,不回避问题,有错必纠,并邀请今报记者全程查处过程。另外,会议还强调了保密等纪律,不允许有任何消息泄露。
当天下午,12个部门组成联合执法组,一行40余人先对融竹竹制品加工厂进行了查处,并责令工人立即停止作业,同时对浸泡焦亚硫酸钠的竹条及半成品等进行了封存。据了解,在该加工点共有100多件成品或半成品一次性筷子被封存。另外,执法组查封了该加工点的机电设备,并责令对方停业整顿。
而在融安县病医院附近的燕飞筷条加工厂,执法组还出大半袋工业硫磺及焦亚硫酸钠(食用添加剂)。据了解,工业硫磺属中石化北海公司产品,明确标注“用于食品和饲料加工”。老板韦某坦承,以前她也不用工业硫磺,只是现在经常下雨,筷子容易发霉,所以采用些许硫磺烟熏成品一次性筷子,以确保干燥、防腐。韦称,今年以来,她只用了约15公斤工业硫磺。
此外,执法人员在筷子包装上发现有“白天鹅卫生筷”,堂而皇之写有“紫外线消毒,全自动包装”等字样。
“你难道不知道这些产品对人体有害?”面对执法组人员的,韦老板带着哭腔说,“我错了,以后再也不会了。以前看到其他加工点用,所以自己也跟着用,线日,柳州市质监执法人员询问韦某在加工产品时是否使用工业硫磺,她还一口否认了。
融安县刘副县长表示,上述加工点的经营行为已危及群众健康,他们将根据调查结果,依法追究相关当事人责任。
据了解,此次查处的3家筷子加工厂,办有工商执照、林政办颁发的林业经营许可证等手续,但没有质监部门颁发的生产经营许可证。而融安县工商局提供的数据显示,该县从事筷子加工的有20多家,且乡镇加工作坊尚没有列入其中。一次性筷子加工点的管理问题,让融安县相关部门深为头痛。据了解,此次查处的3家筷子加工厂,办有工商执照、林政办颁发的林业经营许可证等手续,但没有质监部门颁发的生产经营许可证。而融安县工商局提供的数据显示,该县从事筷子加工的有20多家,且乡镇加工作坊尚没有列入其中。一次性筷子加工点的管理问题,让融安县相关部门深为头痛。
该县质监局覃副局长表示,一次性筷子行业尽管有相关生产标准,但因涉及多个环节,至今他们没有给一家筷子加工厂颁发生产经营许可证。
据介绍,融安县以竹木加工闻名,产品中以凉席为盛,但后来因竹林资源衰竭而日益走下坡。目前的很多一次性筷子加工点,之前都是加工凉席的。
该县质监局覃副局长表示,此前他们多次组成联合执法组,了一批违规使用添加剂的加工作坊,但因私人作坊分布广,经营者素质良莠不齐,难以做到彻底打击。另外,广西目前关于加工小作坊的管理条例细则尚未出台,管理起来也有一定难度。
该县刘副县长表示,竹木加工可谓是三江、融水、融安等县的支柱产业,涉及到农民增收及居民生活必需品的供应,今后他们要对一次性筷子加工作坊业主进行培训,让他们知道什么是的,什么是不的,引导行业健康发展。下一步,融安县将在全县范围内检查筷子加工点,发现有问题的,一律停产整顿,不整改的停产,大众的健康权益。
“一次性筷子生产并不是什么难事,也并非要加违禁化学物品才能生产。”柳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用竹子生产一次性筷子,比用树木生产更具优势,根本不用什么增白等处理。
该负责人表示,竹子本身有一股清香,如果用焦亚硫酸钠等浸泡、硫磺烟熏,这股清香就消失了。那些经营者应该知道,让一次性筷子还原其本色,产品会更受欢迎。
另外,针对部分加工作坊称一次性筷子有毛刺及竹粉,需要采取滑石、工业石蜡等抛光的情况,管理部门认为完全没必要。事实上,只要采用鹅卵石或其他无害的东西打磨即可,简单省事。薄熙莹黄菊自杀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