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这个七年前轰动一时的政策名存实亡。如今,各地的集贸市场上,超薄塑料袋随处可见,超市的蔬菜摊位和散货区,免费塑料袋也任人使用。国内某环保组织负责人表示,“限塑令”出台后没能很好地贯彻执行,塑料袋泛滥的情况没有根本改观。“限塑令”甚至沦为“卖塑令”,一些超市每年仅出售塑料袋就能赚上千万元。
七年前,限塑令刚出来那会,小编在超市能经常看到人们手中拿着环保购物袋,小编当时兴起也买了一个,一直放在包里以备不时之需。然而,时间久了,就觉得包里的环保袋是一种累赘,超市毕竟不会天天去,去的时候也经常忘记带。带上了,又怕买的东西太多装不下,便利性大大降低。长此以往,环保购物袋就被打入冷宫,成了角落的落灰产品。
除了不方便之外,几年前,塑料袋几毛钱的价格还能让消费者们稍稍精打细算,而到了今年,物价上涨,去超市花个上百属于常见,消费者根本不会在乎多花几毛钱买个袋子。这也是现在为何环保购物袋身影出现得越来越少的原因之一。
而一个政策执行地到不到位,往往和“罚”的到不到位息息相关。君不见当年酒驾,人人都不当回事,后来惩罚力度涉及和吊销驾照时,立马个个变安静了。现在在酒桌上,倒酒人都会对酒驾这个心照不宣,劝你不要喝酒。这不是因为人们的观念变了,习惯变了,而是惩罚力度承受不起。
而限塑令,只有“限”没有“罚”,刚开始宣传的时候,人们尚能遵守,时间长了,渐渐试探发现惩罚力度几乎是零,完全看各自自觉,成效当然甚微。
因此,限塑令催生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塑料袋流通倒是没怎么减,商家却有了新的生财之道,仅仅靠卖塑料袋就可以小赚一笔。毕竟在“限塑令”以前,这些塑料袋都是免费给顾客的。
而消费者环保意识还不成熟,便利永远是在考虑的第一位,限塑令就如小编之前的环保袋一样,被弃在角落落满灰尘。
对于环保,人们对这些道理其实都已烂熟于心:比如塑料袋自然降解一般需要200年以上,完全降解需要1000年;又比如海中漂浮的塑料袋平均每年造成10万只海龟或其他海底生物死亡;再比如折算成石油消耗,每年1万亿个塑料袋至少可以让300万辆普通轿车行驶500公里……限塑、乃至禁塑,不仅迫在眉睫,亦毫不为过。
但是人们明明知道,却终究抵不过买东西时,随手花几毛钱就可以装东西的便利;抵不过塑料袋的成本低廉,生产方便。环保之向来都是不好走的,因为人总是只能看到眼前的既得利益,看不到往后的生活。
大家应该意识到,中国目前的限塑令只停留在消费者身上,而塑料袋的源头是生产商和商家。这些对象不管制,限塑令永远都只能是一纸空文。
对比一下国外的做法,除了会对消费者使用购物袋的行为收取费用,有的国家会对商家进行一定的。至少消费者购买塑料袋的钱不会落在商家的口袋里。商家无利可图,肯定会避免这层不必要的付出。
例如,向消费者提供塑料购物袋的商店需要缴纳回收费。日本,商家需要自主制定削减购物袋和包装纸的目标,并向报告每个年度的削减成绩,措施不力的商家将公布其名字,处以罚款。意大利,对塑料袋生产商课以重税,实行该政策后,意大利国内的塑料袋使用明显下降。
而中国“限塑令”仅仅在消费末端下手,必定是本末倒置。按照“限塑令”的要求,生产是放在首位的,而对销售的也应该是指集中批零的流通环节。但在当下,除了超市收费,塑料购物袋还是货源充足,生意兴隆。假如在源头上加以,塑料袋变成“紧缺商品”,那么,无论消费者愿不愿意,最终都会自愿“开发”出各种“购物袋”,无需谁来教他们使用“环保袋”“菜篮子”。
这段日子以来,供给侧成为了中国经济新的发展思,而小编以为,不仅是经济,所有的领域都需要从源头思考,环保亦是。人们的环保的提高固然重要,但源头的治理和管制才是真正该重视的地方,光靠一些环保人士的呼吁只是杯水车薪。在这方面不能仅仅做到重视和宣传,还是需要切实拿出行动,加大处罚力度,提高商家的意识,真正从供应端着手,来一场环保领域的供给侧。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