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限塑令”正式实施的第9年。在一些地方,限塑令的处境却越来越尴尬,很多小商铺仍然提供免费塑料袋。你觉得限塑令的实施效果如何?
上周,中国青年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7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 41.9%的受访者认为“限塑令”执行得还不错,31.6%的受访者认为一般,26.4%的受访者直言效果差。菜市场(69.4%)、街边小摊贩(65.5%)和超市(56.3%)被指是塑料袋使用最多的地方。86.4%的受访者认为需要对塑料袋使用情况进一步治理。
35岁的某超市工作人员张红艳介绍,现在不少人已经养成了来超市购物自带购物袋的习惯,“限塑令还是产生了很大效果的。只不过感觉近两年在执行上有些松懈了”。张红艳表示,消费水平在提高,一些年轻人不在意几毛钱,有时候图方便就会购买。
张红艳说,蔬菜、水果区是使用塑料袋最多的地方,“这些都要分类分装以便于称重,没办法不用塑料袋,也没办法使用。每天超市里的自取手撕塑料袋是消耗量最大的”。张红艳坦言,有些人觉得称水果用的塑料袋免费,就会撕下很多带走,“现在超市方只能把塑料袋放在离工作人员比较近的地方,提醒消费者按需取用”。
61岁的退休教师刘玉芬(化名),平时去超市都会自己带购物袋,但买菜买水果还是需要超市或商家的塑料袋,“不能说我买了两个土豆,还得手里拿着呀,都是土也不能混装”。她认为,“限塑令”反而给一些商家买卖塑料袋提供了借口,“塑料袋仍然到处使用,没见减少,尤其在菜市场”。她表示,还有很多商品都存在过度包装的问题,“真是浪费”。
平时购物,人们会在意花几毛钱去购买塑料袋吗?60.1%的受访者会在意,39.9%的受访者则表示不在意。哪种场合塑料袋使用最频繁?菜市场(69.4%)、街边小摊贩(65.5%)和超市(56.3%)被用最多,接下来是快递和外卖(32.9%)、商场(22.1%)。
关于“限塑令”的实施效果,41.9%的受访者认为还不错,31.6%的受访者认为一般,26.4%的受访者直言效果差。
中国人民大学院教授刘俊海认为,“限塑令”的执行效果并不太理想。从社会现状来看,基本上是商家赚钱,消费者买单,塑料袋随意使用,这不是“限塑令”的本意,“限塑令”本意是要遏制和杜绝塑料袋盛行的局面。但现在看,塑料袋仍是生产如故,销售如故,使用如故,商家赚钱如故。
“限塑令”执行9年,有人说效果已不如最初,甚至“名存实亡”,刘俊海认为,这主要有四方面原因:“一是政策制定执行9年来,没有经过事中事后的效果评估,没有评估就没有更大的进步。二是商家,基本上把限塑令当成一种赢利途径,在塑料袋收费的同时并没有同步为消费者提供免费的环保型购物袋。当时应该一方面要求商家限卖塑料袋,另一方面要求其提供无偿的纸袋或适当价钱的布袋。三是消费者对塑料袋消费不,对购买几毛钱的塑料袋不在乎。在宣传消费者使用环保纸袋、布袋并循环利用方面做得还不够。”
“限塑令”的实施效果不尽如人意,71.6%的受访者认为是消费者没有树立环保意识,不主动遵守;62.4%的受访者直指监管不到位,难建立限塑;52.3%的受访者认为是政策缺乏落地的具体和指导;41.3%的受访者指出散户商家仍主动免费提供塑料袋。
刘俊海认为,在调控塑料袋的使用方面,的手缺失。刘俊海介绍,“限塑令”在执行时被有些地方理解成“卖”,觉得只要需要花钱消费,消费者肯定就不舍得用了,时间长了商家自然就卖不出去了,想用市场“无形的手”调控塑料袋使用情况。这个设计构想是好的,但没有解决问题,原因就是不具有可操作性。在很多消费者看来,塑料袋是刚需,没带购物袋就只能购买商家的塑料袋了,而且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几毛钱已经不能作为市场调节的手段了。
“只要不断生产就肯定会有大量使用,现在农贸市场还在大量使用不合格塑料袋,这一点从最开始就没扼制住。而且产业政策和监管政策不配套。”刘俊海说,“厂家违规生产塑料袋却没被查出,是监管部门监管失灵,是行政处罚手段的缺失,而宏观调控手段比如税率、利率、采购等是否配套服务于限塑的宏观调控政策,也值得商榷”。
张红艳希望加强宣传,提高消费者环保意识,自觉减少使用购物袋。“其次,应该多生产高质量的塑料袋,让大家循环利用,减少浪费。”
刘玉芬认为应该从源头切断供给,“以前没塑料袋时,都是提着篮子买菜,用牛皮纸包吃的,没什么不方便,也不会有什么白色垃圾。后来制造出了塑料袋,方便是方便了,但污染也严重了。”
有效降低塑料袋使用,56.0%的受访者加强限塑令的监督执行;54.7%的受访者认为要加强科研创新,研制升级环保塑料袋;51.2%的受访者强制特定场所不可买卖使用;51.0%的受访者希望政策堵住细节缺口;39.9%的受访者希望加强环保宣传教育,自觉减少塑料袋使用。
刘俊海把“限塑令”改成“禁塑令”。“生产使用塑料袋,用纸袋、可循环利用布袋、编织袋等取代塑料袋。将绿色生产、绿色销售、绿色消费等绿色的商业模式和生活方式作为回顾、反思、完善限塑令的重要指导思想。”
“产业政策和监管政策、宏观调控手段要配套协调。评估、监管和行政处罚都得跟上,听证会、专家论证会是必要的,而且让消费者代表、环保组织代表、企业代表、专家代表等参加,讨论找出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制度设计的盲区、政策执行的短板、监管失灵的原因,对症下药,完善制度设计,同时确保良好的政策制度落地生根。”刘俊海说,“要把、资源、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友好型社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民友好型社会结合起来,打造消费者、经营者与广大农民多元共享的资源友好型、友好型、农民友好型的市场生态”。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