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电话:
手机1:
手机2:
公司地址:广州市


在线客服①:
在线客服②:
在线客服③:
在线客服④:

首页 > 公司新闻 > 文章内容

三个堆填区将爆满 如何因应“垃圾之困-胶袋设备

作者:阿仁 日期:2013-10-7 8:38:08 信息来源:

  某写字楼楼梯间的垃圾桶已分类。

  部分街头的垃圾桶尚未分类。

  “每天收多少?差不多要50袋。”上环一家写字楼的清洁工娴姐拖着两个大号黑色垃圾胶袋边走边说。娴姐和另外两个同事是这座33层大厦的清洁工。每天一大早,她们要清理各个办公室前一天的垃圾,然后将垃圾装运成车送到回收站。50袋垃圾折算每层每天平均排放约1.5袋垃圾。这只是每天产生垃圾的九牛一毛。

  日排放量超新加坡和台北的总和,处理方式主要靠堆填

  吨,这是署发布的2011年每日都市固体废置物总量。这是什么概念呢?比台北和新加坡两地的总和还要多。2011年,新加坡日均固体废弃物垃圾数量约为8016吨,而台北则只有2000吨左右。

  立议员陈克勤说,垃圾排放量远超区内同水平城市,反映了在垃圾处理政策上的失当。他认为,长期以来,没有长远的策略,对垃圾的排放自流、没有惩机制,结果导致了垃圾的无限增长。他举例说,从2005年开始推出“家居废物源头分类计划”,但由于宣传不力加上没有强制性措施,垃圾分类形同虚设,垃圾排放量仍然连年增长。

  行政会议陈智思也承认垃圾排放量过高。他说,虽然整体来说仍能维持清洁和卫生,但高垃圾排放量为废物管理系统带来了沉重压力。

  过去5年,每年人口平均增长0.8%,而城市固体垃圾的排放量年平均增长却达到1.6%。2011年,城市固体废物总量630万吨,对比2000年增加了约112万吨,10年整体增长超过20%。

  面对规模庞大又日益增长的垃圾,是如何处理的呢?局发言人说,处理垃圾的途径主要有两种:堆填和循环再造,二者的比例分别是52%和48%。循环再造因为其可持续利用不需再考虑,而堆填即是掩埋,由设立一片土地,将垃圾集中掩埋起来。目前在使用中的堆填区有三个,分别在屯门新界西、将军澳新界东南和打鼓岭新界东北区。3个堆填区共占地277公顷,每年营运成本超过12亿港元。

  陈克勤认为,的垃圾处理方式整体较为落后。对比邻近地区如、韩国的减排、分类、处理、回收“四管齐下”,垃圾处理只倚重堆填一个渠道,过于单调且欠缺规划。

  堆填区未来2至6年将满,扩建“避邻运动”

  家住将军澳新界东南区的陆晨因为附近有堆填区,每天都看到垃圾车来来往往,虽郁闷,但无奈久了只好习惯。近来,他心中的郁火却终被激发出来了,原因是打算扩建将军澳的堆填区。

  陆晨很恼火。他说不仅没有效地解决垃圾车卫生、臭味等问题,反倒还要扩建将问题加剧,实在是不可接受。对此,提出扩建方案的局回应也颇无奈因为堆填区要满了。

  按照目前垃圾的排放和增长情况,局预计,现有的3个垃圾堆填区将在未来2到6年内陆续爆满。在回收率不可能短期内快速提高,加上没有可替代性方式的情况下,扩建堆填区对而言是最便捷的应对方式。

  然而,扩建方案却引起了堆填区居民的激烈反对。当地居民认为,一再把厌恶型设施建在当地,没有妥善地处理由此带来的如臭味等负面问题并给予适当补偿,这是不公平的。

  一场“反扩建”的“避邻运动”在上演。由于市民反对声过大,社会对此没有形成共识,特区扩建堆填区的计划在立遇到阻力。今年6月26日,由于无法得到足够的支持,局在立审议前一刻宣布暂时撤回扩建将军澳新界东南堆填区的方案;7月12日,立在讨论屯门新界西和打鼓岭新界东北堆填区的研究拨款方案时,因为争执较大,讨论被暂停。

  三个堆填区扩建方案先后搁浅,陷入僵局,面临垃圾围城的困境。陈克勤认为,特区在堆填区扩建方案上遇阻,正反映了过往处理垃圾思的不合时宜。他,必须有长远规划,尤其要重视源头减排和多途径处理。陈智思则认为,必须多管齐下,源头减废、资源回收、转废为能地现代化处理,各个环节都不可或缺。

  多方咨询着眼长远规划,源头减排纳入时间表

  目前,源头减排和多元设施的垃圾处理已成为社会共识,并被特区接受,成为未来政策的主要方向。局在今年5月份公布的《资源循环蓝图》中首次提出了源头减排目标。计划未来10年、到2022年时,人均垃圾弃置量下降40%,即由现在的人均每日1.27公斤下降至0.8公斤或以下。

  为落实这个目标,特区计划仿效等地,实施垃圾收费制度。陈智思介绍,可持续发展委员会将在本月下旬开展为期4个月的社会咨询,就如何完善实施垃圾收费、达成减废目标,广泛收集社会意见,之后再向提交。

  在垃圾处理设施上,局局长黄锦星表示,将发展多元化的垃圾处理措施,包括兴建现代焚化炉。他预计到2022年,垃圾回收率将提高至55%,届时余下的23%通过现代焚化处理,使用堆填的垃圾比率将降至22%。

  中文大学地理系教授林健枝说,“百分之百的垃圾回收是,不可能做到。”处理垃圾,要回收、焚化、堆填三管齐下才是完整的。此外,特区还成立了回收业可持续发展督导委员会,加大对垃圾回收业的支持和发展。

  破“僵局”仍是当务之急,议员沟通加补偿

  然而,陈克勤说,所有这一切都因扩建堆填区的停滞正陷入不确定之中。

  林健枝强调,源头减排是需要时间的,不是一时三刻就可以做到。以为例,在实施垃圾征费后仍需3年至5年才将垃圾量减少30%。

  城市大学副校长、生物及化学系教授林群声也说,提出的“蓝图”列出了各项措施的细节和时间表,时间很紧迫且环环紧扣,一旦堆填区延误,其他措施阻力甚至更大。他加强与市民沟通,可与市民“约法三章”,包括邀请第三方负责实时监察堆填区运作,承诺保障区内的浮游物和气味等问题。

  陈克勤也加大沟通力度,他还认为,可以考虑对堆填区居民给予适当的补偿,比如豁免即将实施的垃圾费、将部分垃圾费收入拨给堆填区用于基建或绿化等,以减缓当地居民的不公平感和感。对此,黄锦星表示将认真听取社会的意见。他在多个场合不断重申,扩建堆填区刻不容缓。他表示,特区会继续就扩建堆填区与市民、议员和各相关人士多沟通,并承诺减低对居民的影响,期望市民多加包容。

本文地址:http://www.hautren.com/html/Company_news/134.html